当前位置:主页 > 手抄报 > 校园手抄报 >

父与子手抄报图片大全

时间:2020-05-28 14:17 作者:mj 点击:

手抄报一:《父与子》基本介绍


《父与子》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该作发表于1862年。

贵族子弟基尔沙诺夫大学毕业后,带着他的朋友、平民出身的医科大学生巴扎罗夫到父亲的田庄作客。巴扎罗夫的民主主义观点,同基尔沙诺夫一家、特别是同阿尔卡狄的伯父巴威尔的贵族自由主义观点发生了尖锐的冲突,在这场冲突中巴扎罗夫占了上风。有一次,巴扎罗夫和阿尔卡狄到省城去参加舞会,遇见贵族寡妇奥津佐娃,巴扎罗夫对她产生了爱情,但是遭到拒绝。最后巴扎罗夫回到父母家中,在一次解剖尸体的时候感染病菌而死。

小说反映了农奴制改革前夕民主主义阵营和自由主义阵营之间的尖锐的思想斗争。巴扎罗夫是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他具有坚强的性格和埋头工作的习惯。在政治上,他反对农奴制度,批判贵族自由主义,否定贵族的生活准则;在哲学上,他是个唯物主义者,重视实践,提倡实用科学;但是他也表现出某些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例如否定艺术的作用,等等。

内容简介

大学生巴扎罗夫和同学阿尔卡狄一道去阿尔卡狄家度暑时。却遇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接待:父亲尼克拉热情款待;伯父巴威尔却冷脸相对,尤其在知道他是虚无主义者后。

原来尼克拉和巴威尔的父亲是一个将军,两兄弟继承了大片庄园和众多的农奴。他们各有故事:年轻英俊的巴威尔仕途顺利,却闪为迷恋公爵夫人而自毁前程,只得回乡隐居;做官后携娇妻同家享福的尼克拉,因为妻子的重病而萎靡不振,转而爱上贫民之女费涅奇卡,并生下一女。两兄弟无所事事,养尊处优。

巴扎罗夫的言论和思想激起这两个兄弟的强烈反对,从而爆发了第一次论战。巴扎罗夫历数巴威尔所说的贵族制度的一无是处,丝毫不让“父辈”,表现出大无畏精神和坚持到底的革命态度。沦战升级,使得阿尔卡狄左右为难。

不久,两同学去省城参加省长家的舞会,认识了漂亮的奥津左娃。阿尔卡狄对她一见钟情,奥津左娃却对巴扎罗夫暗暗倾心。后来,他们应奥津左娃之邀,在她的乡间庄园度过了欢快的两个星期。当巴扎罗夫日益迷上气质不凡的奥津左娃,并向她表白爱慕之心时,渴望爱情的奥津左娃却拒绝了他。

痛苦万分的巴扎罗夫回到家乡。当他再次来到阿尔卡狄家时,巴扎罗夫把自己投入到无歇无息的实验中去以求解脱。而阿尔卡狄则爱上奥津左娃的妹妹。因为工作的原因,和费涅奇卡逐渐熟悉的巴扎罗夫有一次忍不住亲她,却被巴威尔看见,提出要和他决斗。结果巴威尔战败而精神瓦解。

巴扎罗夫再次回到家乡,跟着父亲学给人看病,却因为不小心割破于指感染了伤寒。牛命垂危的他,恳请父亲叫来奥津左娃,两个人最后诀别。

几年后,奥津左娃和一个律师结婚,阿尔卡狄和她的妹妹举行婿礼。而巴扎罗夫躺在一个孤僻的乡间公墓,等着年迈双亲一年一度的探望。

手抄报二:《父与子》人物介绍

巴扎罗夫

《父与子》的中心人物是平民知识分子巴扎罗夫。巴扎罗夫是平民知识分子的典型,是“新人”的形象,他性格的突出特征是具有鲜明的革命色彩,这表现在:

1、他激烈地否定现存制度。巴扎罗夫的否定有其历史的合理性。这里首先是历史进步的需要,其次才是革命者的版面认识和过激情绪。作家对巴扎罗夫的这种精神特质虽不欣赏,但却作了真实的描述。

2、蔑视贵族阶级。这是平民觉醒的一个重要特征。巴扎罗夫确信真理在自己手中,确信自己是时代英雄,有权蔑视贵族阶级。他对于巴威尔的愤怒挑战始终从容对待,而且常常摆出一付不屑一顾的态度。在论辩中,在决斗里,他老师崇高的胜利者。最后巴威尔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光荣已成往事。

3、以平民身份自豪,跟人民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巴扎罗夫已经不同于巴西斯托夫,他不再是优秀贵族分子的追随者,他已经意识到,平民优于贵族。这是平民势力兴起的又一个重要标志。同时,屠格涅夫也表现了巴扎罗夫的知识分子的生活方式使他和人民隔膜起来的情形。一个农民评论巴扎罗夫说:“当然啦,他是一位少爷,他能懂得什么呢?”这样的描述也是很深刻的,它揭示了巴扎罗夫高于普通农民和脱离人民的一面,在当时的平民知识分子中,这也是一种典型的现象。这正是后来的民粹主义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阿尔卡狄

阿尔卡狄这个人物在小说中有特殊的意义。就年龄来说,他属于子辈,也曾追随过巴扎罗夫;但就思想意识来说,他是父辈的子弟,因此巴扎罗夫称他为“温柔的自由主义少爷”。在刚刚到来的新观念和迟迟不肯退去的旧观念相互争斗的时候,青年人凭借他们的敏感、勇气和朝气等生理、心理因素有可能更倾心于新观念,然而子辈并不是先进思想的当然代表者,进化论的观念在社会思想斗争中并不具有绝对普遍性,更何况其中也不乏有猎奇求新的表面追求。因此,屠格涅夫所表现的不全是生理、心理意义上两代人的代沟,更渗透着不同社会阵营之间政治思想的分歧,从而揭示出当时俄国民主主义对贵族自由主义的胜利。

阿尔卡狄这一形象并不像从前所认为的先是受平民思想影响,后来稍遇情感“挫折”便又退回到“父辈“里去那么简单。既然“父辈”们终要退出历史舞台,平民知识分子巴扎罗夫又过早去世,那么谁来承担未来呢?那只有阿尔卡狄。阿尔卡狄虽出身贵族,但他早期却通过他的“导师”巴扎罗夫接受了平民文化,具有一定的平民思想。这表现在阿尔卡狄不但协助平民知识分子巴扎罗夫来反对父辈的特权思想,而且还反对父亲只和费涅奇卡同居而不结婚的歧视性做法。另外他在解决自己的婚事上也是以情感为基础,重视情感交流而鄙视出身、财产和地位,这种态度使他获得了奥金佐娃的妹妹卡契雅的爱情,尽管卡契雅并没有什么财产。这反映了阿尔卡狄较先进的恋爱观。爱情的成功不但使阿尔卡狄获得了美满婚姻,而且更重要的是使阿尔卡狄重新看待人文理性、伦理情感等自己的贵族文化传统,也同时重新检视平民文化的不足乃至缺陷,摆脱了对科学理性的盲目崇拜。

并且爱情的成功与否也成为两个好朋友阿尔卡狄和巴扎罗夫分道扬镳的契机,这一契机是相当重要的,之所以重要不仅决定了两个人的不同命运不同结局,而且也表现出在文化转型时期文化融合在平民知识分子身上要比贵族知识分子更加艰难。而对于贵族,特别是“子辈”贵族,在屠格涅夫看来,文化融合要容易些。这样,阿尔卡狄身上既有重社会科学和人伦情感的一面,也有重科学理性的一面,成为一个理想的人物。并且从事实上看,阿尔卡狄不但建立了幸福的家庭(他的盛大婚宴与巴扎罗夫坟头上的寥落荒芜形成对比),而且还大胆地从事农业改革,“阿尔卡狄现在对经营农庄的事非常热心,他们的‘农庄’如今每年可以有一笔相当大的收入”。于是这个既有教养又讲科学的阿尔卡狄不但在经济上成为俄国未来的企业家或贵族出身的资产阶级,而且在政治上也是在俄国贯彻“渐进式”改革的理想人物(从历史实践上看,俄国贵族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推进俄国的民主进程上,直到“二月革命”仍发挥着相当大的作用)。在阿尔卡狄身上,体现着屠格涅夫的文化理想主义。

基尔沙诺夫兄弟

基尔沙诺夫兄弟是贵族阶级的代表,是《父与子》中的“父辈”。他们坚决地站在贵族立场上,维护贵族特权。他们也提倡“自由”和“改良”,但实际上不过是让贵族和平民应该各尽各的“义务”。基尔沙诺天兄弟除了维护贵族的尊严和特权之外,与巴扎罗夫否定文化否定情感相反,他们特别崇尚社会科学和人伦情感。巴威尔时常大谈哲学、逻辑和艺术,而尼古拉则更加喜爱文学,特别是普希金的诗歌,同时,他们兄弟二人还特别重情感,尤其是重爱情并各自有一段传奇式的浪漫爱情故事。巴威尔一生都在为爱情活着,尽管他现在已步入老年,但他仍为理想中的情人而独身;而尼古拉则在妻子死后,把一个漂亮的女奴费涅奇卡收为自己的情妇。基尔沙诺夫兄弟便终日沉溺在自己的贵族文化里,从骨子里鄙视巴扎罗夫所崇拜的“科学”和“自然”。因为这些科学理性所显示出来的“平等“观念”是和他们的贵族文化格格不入的。正因为这样,他们才对于农事改革表现得无能为力。他们不知道如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不知道动用科学技术改进农具和科学种田,他们所做的只是面对日益凋敝的农庄空发慨叹。


12
一板报网是专业板报网站,提供各种黑板报,手抄报,宣传板,以及板报素材,板报教程等资源,是大家办报的得力助手
copyright 2013-2023 ALL resever www.banbao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