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海豚手抄报图片大全
时间:2020-05-28 18:01 作者:mj 点击: 次
手抄报一:海豚的基本介绍
海豚(学名:Delphinidae)具有齿鲸类典型的形态学性状:纺锤形的身体;单个新月形的呼吸孔;头骨套叠,上颌骨向后扩展与额骨重叠;颅顶偏左的不对称;圆锥形或钉状的齿等。各种间最明显的变异与喙、上下颌、牙齿等摄食器官有关。喙的长短和大小,牙齿的多少和大小,反映了不同物种所占有的生态位的范围。如牙齿总数从仅10枚左右(里氏海豚)到共有250枚(长吻原海豚)。外形也呈大幅度的变异。只有少数种类如虎鲸和领航鲸为显著性二型,更多种类则可为身体大小、形状、颜色,和背鳍形状的轻微性二型。身体大小从小于1.5米(矮海豚属的一些种)到超过9米。喙的变异自很长(长吻真海豚印度洋亚种)到很短(白喙斑纹海豚),还有几个属(虎鲸属、领航鲸属、小虎鲸属、伪虎鲸属、瓜头鲸属)完全无喙。多数种类的背鳍呈镰刀形,少数的为三角形(长吻原海豚的一些亚种、雄性虎鲸)或圆形(贺氏矮海豚)。白海豚(Sousa spp.)背鳍的基部形成增厚的脊或驼峰,露脊海豚(Lissodelphis spp.)完全没有背鳍。体色变异从黑、白二色到黑、白、灰三色的复杂色斑。
海豚是与鲸和鼠海豚密切相关的水生哺乳动物,大约于1千万年前的中新世进化而成,广泛生活在大陆架附近的浅海里,偶见于淡水之中。主要以鱼类和软体动物为食。
各种海豚构成了海豚科家族,该科是海洋哺乳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科,全球共17属37种,中国有13属18种。海豚有着看起来友善的形态和爱嬉闹性格,在人类文化中一向十分受欢迎。
形态特征
海豚是小到中等尺寸的鲸类。体长约1.5~10米,体重50~7000公斤。雄性通常比雌性大。多数海豚头部特征显著,由于透镜状脂肪的存在,喙前额头隆起,又称“额隆”,此类构造有助于聚集回声定位和觅食发出的声音。一些海豚虽有额隆,但喙部较短,隆起的前额仅勾画出方形外观。多数海豚的体型圆滑、流畅,有弯如钩状的背鳍(也存在其他形态)。某些海豚体表有醒目的彩色图案,另一些则是较为单调的颜色。
通常,鼠海豚(porpoise)被用于和海豚相关的物种,它们没有形态完好的喙吻,头部近似方形、体型较短粗。而多数海豚的喙部形态显著,体纤细呈流线型。海豚头骨的面部凹陷宽阔,上颌骨后端自喙上延伸,鳞骨颧突小,被扩大的上颌骨和额骨遮掩,喙部形态从宽短到狭长各不相同。下颌与分支融合长度不超过40%。上齿列后偏,牙齿横截面呈圆形,较多,各类齿式不等。
生活习性
海豚不像其他鲸类那样长时间深度潜水。游速快并带有杂耍特征。
豚泳是海豚科动物独有的游泳方式,整个身体以小角度跃离水面再以小角度入水,这是区别海豚和其他鲸目动物的方法之一(鼠海豚科和其他鲸类动物一般情况下都不会采用这种方式游泳)。
海豚游速迅捷,通常最快速度在每小时30-40km左右,个别种类的海豚时速可以超过55km/h,并能维持很长时间,是海洋中的长距离游泳冠军。
有些海豚是高度社会化物种,生活在大群体中(有时超过100,000头个体组成),呈现出许多有趣的集体行为。群内成员间有多种合作方式,一个例子是,集群的海豚有时会攻击鲨鱼,通过撞击杀死它们。成员间也会协作救助受伤或生病的个体。海豚群经常追随船只乘浪前行,时而杂技般的跃水腾空,景象蔚为壮观。
主要以鱼类和乌贼为食,其中虎鲸也捕食哺乳动物(比如鲸鱼、鳍足类)以及鸟类和大型鱼类。像其他齿鲸一样,海豚依赖回声定位进行捕食,甚至可以用高声强击晕猎物。
手抄报二:海豚的种群现状
由于海豚的分布极广,种类极多,科学家们至今未能给出确切的数据统计它们现存的数量,但也不能盲目乐观。
早在2008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调查报告就显示:现存的大约四分之一的鲸类和海豚,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生存威胁,甚至面临灭顶之灾。
捕猎活动
海豚是大型食肉动物,处于食物链的顶端,除了较为凶猛的鲨鱼之外,其它海洋生物基本不对其构成威胁。可以说,海豚面临这样的生存困境,最大的幕后推手还是人类。
全球化的渔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捕鱼强度和广度,可以说,只要有鱼的地方,就会有愈来愈现代化的捕鱼工具和手段。尽管有了较为环保的捕鱼技术,但传统的手段还是随处可见,给全世界的海豚们带来灭顶之灾。意在捕鱼,但误捞海豚的事情,还是时有发生;一网打尽,大鱼小鱼尽收网中,海豚只能眼巴巴看着自己的食物变成了人类的盘中餐。
在东亚(日本)、南亚、东南亚和非洲、南美的部分地区,猎杀海豚,是千百年来不变的习俗。据统计,在被捕后的90天里,53%的海豚郁郁而死;海豚的自然寿命平均为45年,半数被捕的海豚却在被捕后两年内死去,而它们的平均生活年限,也仅为5年;在人工环境里,海豚极易患上肺炎、肠炎等疾病,还会因为氯水中毒和长期抑郁惊慌而活不过七年之坎。
环境破坏
人类不假思索地向海洋和河流倾倒各种生活垃圾、工业废水,还有各种的农药污染和油田废物,已经让原本清澈的海洋变得浑浊不堪,而石油泄漏等大型事故时有发生,更是让海洋环境进一步恶化。在人口密集的沿河、沿江水域,富营养化和重金属污染已经威胁水生物的生活环境,毒性海藻大量繁殖,也使这里的水域危机四伏。即使处于食物链顶端,海豚还是不能幸免,生殖和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损害,死亡率也大大增加。1987年美国新泽西海岸数百头海豚因发生赤潮而引发免疫系统功能失调,浑身长满脓疮而惨死,令人心惊,也让人心寒。
听觉是海豚最为灵敏的感官,捕食、游走和嬉戏,都是依靠听觉进行。各种水下作业工程设备和日夜来往不息的大小船只,不仅惊扰了海豚的生活,海豚与船只“撞车”时有发生,这些人类活动的“噪音污染”,也使得海豚不堪其扰,身心受损,行为失控、压力倍增、生活习性出现异常。
在许多河流流域,建大坝、修渔场、修建防洪工程,抽取水资源,已经成为大家习以为常的行为。人为地改变海豚的生存环境,修筑各种工程,阻挡了海豚迁徙等活动。白鳍豚曾是我们引以为荣的国之瑰宝,但三峡大坝的建成,也或多或少加速了它的悄然消逝。
全球变暖、气候变化、海平面上涨引发的降水、水温和盐分等等生态环境变化,特别是部分沿海水温在短短半个世纪上升了3~4摄氏度,变化之快,使海豚们应接不暇,无所适从。
可以说,不能清楚地统计数量,并不是因为分布广泛、数量繁多,更多的是人类的技术和认知十分有限。就在不经意的短短几十年间,它们曾经的欢快游弋的水中乐园,已经变得四面楚歌,岌岌可危。
上一篇:戒烟手抄报图片大全
下一篇:关注小环境共享大健康手抄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