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板报文稿 > 生活常识 >

理财销售中常用的宣传“圈套”

时间:2018-06-28 07:48 作者:mj 点击:

互联网金融不需要专门的法规,像P2P这种信息中介,目前允许没有金融牌照,它不可能为你承担资金的责任。每一个互联网金融的投资人,都应该有一种精神,就是以风险自担的责任心去拥抱开放的互联网,不要指望风险是别人的,收益是我自己的,这种情况是不会存在的。

理财销售中常用的宣传“圈套”

理财销售中常用的宣传“圈套”

理财销售中常用的宣传“圈套”:

1. “等额本金的年化收益率”不是你想的收益率

贷款买过房子的人都知道虽然借的年利率不高,但每月还的加起来好像远高于这个利息,因为其实是计复利的。“等额本金年化收益率”正好相反,号称的年化利率其实是缩水的。

请看举例:一次性还本付息顾名思义就是投资期到了一次性归还本金、支付收益利息;“等额本金”就是在投资期每月返还。比如:同样的投资金额8.4万元,期限12个月,利率7.84%,12个月一次性还本付息,则第十二个月月末累计本金利息合计90585元,利息收入6585.6元;而12个月等额本金为例,则每月返还7300元(即:第一个月本金还有76700,第二月理财本金还有69400……用于理财的本金越来越少了),到第十二个月累计本金和利息合计87600,利息收入只有3600元。两种不同模式下,利息差别高达1.83倍。

2. “周期短、收益率高”产品的募集期圈套

经常会出现的某些理财网站短期产品收益率爆高,例如30天短期产品收益率比同类型的理财产品高出好多,吸引用户购买,但仔细一看,募集期5天,到期后要5到7个工作日到账,看清楚,是工作日还要扣掉国定和非工作日,这些日子可都是不计息的,实际30天的年化收益有可能被摊到了40几天。

“预期年化收益率”和“七日年化收益”。很多人看到高收益就瞎激动,却根本不知道这叫预期年化收益率,这个收益率在实际中是会变的。在基金上来说则是七日年化收益率,这个率有的时候也很高,但是我们看到的数字是过去七天的年化收益,是已经发生的,未来怎样未见可知。投资者对这些收益率概念不了解,售卖中容易被高额的年化收益吸引。不错,8%、11%这些数字都很诱人,但实际上你拿到手的有那么多吗?这可真不一定。

看了业内人士挖的这些猛料,是不是觉得有些汗颜,自己对互联网理财竟是那么小白,没关系,把本文收藏,买互联网理财产品时,拿出来经常复习一下这些生僻的名字,相信对提高投资收益、防范不必要的投资风险大有助益!

连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今年两会参加人大记者会也谈到互联网金融,现在互联网金融中一部分比如支付业务属于银行信用,但是像P2P这类模式,并没有正式执照,仍属于民间金融。真正出现机构跑路,承担损失的还是金融消费者。

所以我们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注意这些常见的“陷阱”和“圈套”!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还需投资者自己练就一双说眼金睛,在投资前,搞清楚理财机构的血统背景,说简单点,这行业还是拼爹的,儿子有多少水平和爸爸的基因和实力太有关系了。是草台班子两三个销售加两个程序员阿狗阿猫都能说自己是做互联网金融的。

一板报网是专业板报网站,提供各种黑板报,手抄报,宣传板,以及板报素材,板报教程等资源,是大家办报的得力助手
copyright 2013-2023 ALL resever www.banbao1.com